2024年9月9日星期一
【游清源號外】美國總統選舉「世紀辯論」前夕,何解特朗普支持度忽然反超前賀錦麗?!
向大家坦白這兩年來困擾我的一件事🥲+陳年舊照大公開🖼 feat.開箱神秘包裹?!🎁 (中日字幕)【周庭アグネス】
【游清源號外】香港已被「美國錦衣衛」國土安全部「鎖定」,意味即將被送「最後一程」?!
2024年9月8日星期日
寶麗金 50 : 半世紀之歌【Music Video 】
香港走咗三、四十萬中產人士,點解總存款冇乜少到❓哦,原來係靠⋯|07 Sept 2023 《淺見回顧》
反送中5周年|於「國際線」低潮期加入 劉珈汶:有國際壓力能令港共不至於猖狂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
柯文哲涉貪遭羈押民眾黨動員力撐 分析:如提抗告有機會保釋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台北市長任內涉及京華城弊案,周四(5日)傍晚被台北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禁見。因押送到台北看守所時錯過晚餐時間,未有吃到當晚菜單的滷豬腳、紅燒魚丸、炒菜和小魚味增湯,只有飯糰及麵包。柯文哲周五(6日)在看守所第一餐,是看守所提供的早餐,銀絲卷配奶茶。對於後續司法程序,有律師分析指,如果柯文哲再提出抗告,有機會爭取到交保候審。
柯文哲太太陳佩琪周五一早前往台北看守所,幫丈夫加菜。
陳佩琪說:「我今天來這邊,雖然沒辦法親自見到他,但是我來這邊覺得心跟他更近,我也要來這一趟。當然我也是選擇一些主席喜歡的東西,他喜歡吃一些青菜和他喜歡看的書送給他。」
陳佩琪帶給柯文哲的,包括一本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但因為精裝版太厚,被看守所退回。柯文哲三位辯護律師,先後到看守所和柯文哲討論案情,辯護律師之一的鄭深元表示,待三位律師都跟柯文哲見面後再發表看法。
能否保釋視乎法官判斷
對於柯文哲如果提出抗告,有沒有推翻羈押判決的可能,律師莊巧玲分析,法官亦是人,看法有時是主觀的,就會發生不同法官對於相同的證據有不同解讀。第一次法官認為罪嫌不足,裁定無保釋放。但第二次的法官認為罪嫌重大,除了有羈押原因亦有羈押必要,因為被告可能會逃亡。
莊巧玲說:「如果律師提出抗告,也會發生第三種可能。他可能會認為罪證是足夠的,有羈押的原因,但是沒有羈押的必要。他可以用其他的替代手段,例如限制住居或者是交保、重保的方式防止他逃亡。因為他畢竟是公眾人物,我猜測第三次也許會有交保的可能。」
對於部分政治評論員認為,就算柯文哲第三次抗告失敗,也可能在台北地檢署完成調查後,先獲釋再等候審判。莊巧玲表示,法律上無這種可能,如果抗告失敗,就會一直羈押到第一輪審判結束,如果判決無罪才會獲釋。
民眾黨動員撐柯文哲
面對黨主席被羈押,民眾黨周五舉行會議,立委黃國昌表示,全體代表支持柯文哲在司法中捍衛自己的清白。
黃國昌說:「面對賴清德政府如此濫用檢調司法的工具,對於柯文哲主席展開政治的攻擊,跟司法的追殺這件事情,台灣民眾黨決議全黨動員全國開講。」
黃國昌又號召民眾黨支持者周日(8日)到台北立法院群賢樓外集會,作為全國開講的首站。
民進黨立委:不要用民粹來挑戰司法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回應指,本案的關鍵在於證據而非政治,就讓證據說話,大家一起尊重法官的裁定,不要急切抹綠法官、鬥臭司法。
吳思瑤說:「如果民眾黨執意要發動全台的開講,用民粹來挑戰司法,我相信民眾黨步向衰亡的那一天,會愈來愈近。台灣是一個成熟的、進步的法治國家,任何人都不要用政治來挑戰司法。」
國民黨立委林思銘表示,兩次羈押庭在沒有新證據情況下,不同的法官裁定理由前後迴異,一個事證、兩套標準,這讓人無法理解。他呼籲檢方,應嚴守正當法律程序,釐清事實真相。
Genius Home Hacks For Any Occasion That Make Life Much Easier 😎🤩
2024年9月5日星期四
追專訪|立場案裁決重擊香港新聞自由 失明女律師陸耀輝:飄移紅線記者難以避險
【獨家】程翔:賴清德一言,我的監沒白坐;獄中被問「江賣國」,江為何下台的原因;金庸最早披露領土問題,鄧小平設家宴擺平;袁弓夷哭訴:中共是最大賣國...
【香港法庭】涉8.31灣仔暴動4人原審無罪後發還重審 3人改認罪還押候判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831事件中,包括社工陳虹秀等4人在2020年獲裁定罪名不成立,律政司上訴得直,案件發還重審,除陳虹秀維持不認罪,其餘3人周四(5日)認罪,被取消保釋即時還柙候判。辯方求情指,案發至今5年,被告盼能盡快判刑了結,亦有被告原獲教席,因本案未能成為教師,惟沒放棄教育理想改任補習老師。
求情透露有被告因本案不能任教師
案件被發還重審涉案的4名被告,依次為賴姵岐(27 歲,學生)、鍾嘉能(31 歲,電腦程式員)、龔梓舜(27 歲,廚師)、陳虹秀(47 歲,社工),4人同被控於2019年8月31日,在灣仔軒尼詩道與盧押道一帶,連同其他人參與暴動。除陳虹秀外,另3人周四均承認控罪。
代表被告賴姵岐的大律師吳珞珩求情指,賴案發時22歲、現年27歲,在香港恆生大學畢業本獲教職,惟因被捕而在2019年9月開學日未能到職而失教席,現亦因本案不能入校任教,也無法往海外升學、進修;不過,她沒有放棄教育理想,現改任職補習老師。
辯方又透露,賴原照顧同住的祖母、陪伴對方覆診,她還押後需由其他家人代勞,而賴在案件首次審訊時患甲狀線亢進,案件上訴時病情再次復發。
辯方又指,賴中學時參加聖約翰救傷隊,15年來參加超過900小時義工服務,曾獲「最佳隊員」,並呈上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監督、高級主任的求情信,指賴帶領隊員逆難以上。此外,辯方又引述賴的補習教室上司求情信,指賴懂因材施教,對賴因本案辭職感可惜,望法庭諒賴初犯,希望法庭考慮賴在案中僅在暴動期間逗留現場,可因在案件重審前認罪獲得3分之1減刑。
辯方盼法庭考慮被告長時間煎熬 可予以輕判
代表龔梓舜的大律師石書銘就指,案發至今5年,被告經歷初審、上訴、發還重審,「拖延咗好長時間」,又指有涉同日案件被告經審訊後定罪,現已完成服刑,本案被告希望盡快了結,「最起碼可以知道幾時完成服刑,可以重新開始」,形容過去4年「根本係懸空咗,唔好再有一個拖延」,並強調陳虹秀的案情和被捕時段獨特,認罪被告不需等候一併處理。石書銘又指,龔梓舜沒離港或嘗試逃避責任,加上司法程序有拖延,盼法庭考慮被告受長時間煎熬,予以輕判。
辯方為被告鍾嘉能求情則指,鍾案發時雖在人群中「企得幾前」,但他是不斷後退,非上前衝擊警方防線;另透露鍾於2023年10月患抑鬱症,需定時覆診,望法庭能因應鍾的情況「畀多少少扣減」,並表示鍾精神狀況不佳,擔心其候判時狀態,希望盡快得到結果。
法官指量刑起點較還押時間更長 被告不會「坐多咗」
暫委法官鍾明新就表示,同案被告陳虹秀擬不認罪,其案件將於12月初開審,預料明年初裁決,有意把3名認罪被告的判刑,押至陳案審結後處理,並認為辯方提出的量刑起點,故押後判刑期間的還押時間更長,認為押後判刑不會使被告「坐多咗」,因此押後至12月13日再作提訊,期間3名被告須還柙。
案情指,案發當日傍晚近 6 時,大批人士在灣仔軒尼詩道集結、堵路。至晚上 7 時,再有穿黑衣人士以路牌、膠欄築成巨型路障,又高呼「光時」口號及縱火。晚上 7 時 43 分,警方開始推進,有示威者在盧押道近駱克道交界築起防線、向警方投擲汽油彈。
晚上近 8 時,警方在中國海外大廈外,截停本案 3 名認罪被告。賴姵岐被截獲時穿黑衣褲,戴黑色頭盔、防毒面具及手套。龔梓舜則穿黑衣、戴手套,頸掛防毒面具。兩人逃跑時跌倒,被警員制服。
原審法官裁14人脫罪 9人因已離港律政司最終撤上訴
鍾嘉能案發時穿黑衣、戴口罩及眼罩,手持盾牌狀物體,以膠板遮擋蹲下四周觀察,其後退入集結人群,再蹲下四周觀察。鍾又與其集結人士築起防線,與警方對峙。鍾逃跑時,看到龔梓舜被警員撲倒在地,回頭協助對方逃走,惟終一同被制服。
而現已離職的前區院法官沈小民,於2020及2021年,分別經審訊後在兩案中裁定6人串謀暴動罪,及包括社工陳虹秀等8人的暴動罪罪名不成立。律政司就當中13人的無罪裁決提出上訴,被上訴庭裁定得直,案件發還區院由另一法官重審,而當中9人因已離港,故獲撤銷上訴。
案件編號:DCCC12/2020
京華城弊案逃過羈押 分析:柯文哲政治前途已終結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疑涉及京華城弊案,遭台北地檢署依違背職務收賄罪、圖利罪入稟法院,要求羈押禁見。經過56小時查問後,地方法院法官周一(2日)清晨認定,柯文哲犯罪嫌疑不大,獲准釋放,無需保釋。有學者分析指,京華城案只是開始,還有政治獻金等弊案將進入法律程序,勢必將降低柯文哲在2028年總統大選的影響力,柯文哲本人的政治前途已終結,台灣政壇第三勢力發展受挫。
台北地方法院認定柯文哲嫌疑不夠重大,將他直接釋放,無需繳納保釋金。柯文哲步出法院後向在場支持者重申,京華城弊案他是透過媒體報道才知道,擔任市長時並無干涉這件案。
柯文哲說:「在答辯的時候直接跟法官說,我們檢察官這兩天的詢問方式,態度相當明確。我跟法官說,請你不要為難,因為這一次真正辛苦的是法官,他扛住最後的壓力。」
位於台北市八德路的京華城購物中心,2001年開幕後因經營困難,2011年提出土地使用的修訂案,希望將地積比率從392%提高至560%,遭市政府駁回。但到2020年,時任市長柯文哲簽署公文,批准將地積比率提高到840%。
涉案另外三人已被收押
京華城母公司威京集團負責人沈慶京,涉嫌以4500萬新台幣行賄台北市議員應曉薇,二人已被收押;時任副市長彭振聲亦因經手本案遭收押。對於柯文哲能免於收押,律師莊巧玲分析,是法官與檢察官對證據的見解不同:「這一庭的法官認定證據還不足夠,柯文哲的罪嫌還不夠重大,沒有辦法認為涉案很深,所以並沒有羈押的原因,檢察官應該會提出抗告。證據是客觀的,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讀,抗告不是由同一個法官來審理,柯文哲後面會不會被羈押,目前還沒有定案。」
時事評論員呂秋遠律師指,副市長彭振聲主持相關會議,法官認為他犯罪嫌疑重大而收押,但對最後簽名批准的柯文哲被認定為不知情,判決相當有趣:「從實務上的觀點來看,我認為柯文哲是知情的。我認為原來的法院,在做裁定認為柯文哲對整件事不知情,我覺得不可想象。從政治事務的操作,以柯文哲的個性,這件事柯文哲不可能不知情,他一定有介入。但是這部份就看檢方怎樣去說服,高等法院跟原來的法院再試一次看看。」
呂秋遠認為,京華城案只是開始,柯文哲還涉及政治獻金案、北士科案、台智光案等,已嚴重衝擊民眾黨2026年地方選舉的選情。至於2028年總統大選,柯文哲的影響力將大不如前,政治未來已終結。
柯文哲涉貪對民眾黨的衝擊超過「藍白合」破局
民調專家戴立安表示,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民調,去年5月柯文哲宣布參選總統時,信任度高達45.6%,但8月最新的數字已暴跌到23.4%;對民眾黨的反感度亦飆升至65.3%,比上月增加15.3%。
戴立安說:「自認是民眾黨支持者的大概少了3個百分點,說自己是中立的也少了5個百分點。所謂『白』的部份來講,中立的部分合計比上個月少了8個百分點。這8個百分點的流向,流到綠跟藍大概是2比1。」
柯文哲涉貪,對民眾黨的衝擊超過總統大選前「藍白合」破局。當時台灣人對民眾黨的反感度上升13.6%,至48.5%。
涉任台北市長時期弊案 法庭裁決將柯文哲暫收監兩個月候查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台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翻出任台北市長時期,批准擴大京華城地積比率事件中涉貪,被台北檢察署依「貪污治罪條例圖利、違背職務收賄罪」偵辦。台北法院周四(5日)下午開庭,宣告裁定柯文哲需要「羈押禁見」,即是「還柙候查」。
事件於上月發酵,柯文哲上月底被檢察方帶走,展開長達70小時調查,台北地方法院周一凌晨裁定無需還柙,柯凌晨被釋放。檢察署不服上訴,高等法院認為柯文哲「積極介入京華城案」,故裁定發還重審。
台北法院周四下午再開庭,認定柯文哲犯罪嫌疑重大,但認為雖然就偵查的案情,已符合貪污圖利罪的條件,惟柯是單純圖利,或收受違背職務賄賂等,有待檢察官調查。
法院又指,柯文哲雖暫時承認部份事實,但仍有可能將來避重就輕、推翻供詞,甚至勾結其他共犯或證人,加上柯目前涉及的罪行最輕亦須判監五年以上,為維護被告權益及公共利益,有羈押的必要,最終決定將柯文哲收監,需要「羈押禁見」兩個月,即是「還柙候查」,並禁止與律師以外人士見面。
柯的律師將提出上訴,而民眾黨聲明指,黨將會團結齊心,捍衛柯文哲清白,並抗議偵查濫權。
【游清源號外】1)美國及時喝止到中共對台採取軍事行動?!//2)美國在台協會新主任放風,將在台設「抗共兵工廠」?!
2024年9月4日星期三
區家麟身陷險境 深圳灣離奇墮海
【反送中5周年】專訪紀錄片《寧化飛灰》導演 用前線記者角度呈現歷史 — RFA 自由亞洲電台粵語部
「反送中運動」踏入第5年,部分港人仍留有創傷後遺症,包括香港導演Alan。他在2019年以獨立記者身分拍攝了無數抗爭畫面,其後用了兩年時間整理成紀錄片《寧化飛灰》。他接受本台專訪,分享製作這套紀錄片的心路歷程及反思。
在香港從事電影及紀錄片拍攝近20年的導演Alan,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以獨立記者身分,走遍大街小巷拍攝無數抗爭畫面。他花了兩年時間,將幾千小時的錄像,剪輯成兩小時的紀錄片《寧化飛灰》(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
見證2019年各種抗爭後 現創傷後遺症
在親身見證2019年的各種抗爭後,Alan出現創傷後遺症﹕「其實我好熟悉所有的畫面,好熟悉自己拍攝過的畫面,好熟悉每一個地方發生過甚麼事,在哪開過槍,在哪有人被捕,在哪有人流血,所有日子、畫面,我自己都一清二楚。」
他表示,每次想整理及剪輯時,都會頭暈及想吐﹕「有些畫面真的忍不住哭出來,可能只是剪一、兩分鐘,就不能繼續。」
內疚沒提示威者離開致其被捕 拒絕看新聞隔絕自己
拍攝期間最印象深刻的是,在機場「和理非」(和你飛)的片段,他當時在做直播,看到警察追捕遊行示威人士﹕「當時他們按住了一對情侶,其實我在遠處已經知道警察正在追上來,我自己好想叫他們(示威者)快點離開,但當時我真是好懦弱無出聲,只在留在原地紀錄,我見證那對情侶最終被拘捕。」
記者的角色是報道事實、真相,攝影記者更要盡量不影響現場下,呈現最真實的一刻。 Alan指後來回想起來,當時因為自已沒出聲,覺得很內疚,甚至大哭了一場,並以拒絕看新聞來隔絕自己。
影片或成示威者「保護傘」 重新檢視自我價值
後來他知道,他的拍攝是要做一個見證,並有機會成為示威者的「保護傘」﹕「被捕的人全部在鏡頭面前,讀出他們的身分證、他們的名字,為甚麼呢?因為有好多謠言指,被捕的人有可能被消失,律師甚至找不到他們。我們的鏡頭、以及錄下他們的聲音,其實是一個見證。」
紀錄片《寧化飛灰》先後於南韓、紐西蘭及瑞典的電影節上映,Alan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年10月在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3場都爆滿,有8成至9成的觀眾是韓國年輕人﹕「其實是韓國政府與香港好相似,好多矛盾,大家好多爭拗,在這個氛圍之下,就有很多年輕人入來看這部紀錄片。」
反送中5周年 應直面歷史及反思成敗
紀錄片將在今年9月28日至29日在多倫多首映,Alan表示﹕「現在已經5周年,無論用甚麼角度去看,我覺得我們要堅強面對我們發生的事,以及我們發生的歷史,可能是作一個反思,可能是作一個靈魂的拷問,自己當時做得好不好、夠不夠。」
他又主動談到近期香港法院裁定《立場新聞》編輯「煽動」罪成,他表示,紀錄片也是為他們發聲,亦為被捕爭取民主的人發聲﹕「傳媒不可遺棄的第一信條是,為無權、弱勢的人以及被打壓的人發聲。」
紀錄片《寧化飛灰》加拿大首映資料﹕
第一場
日期﹕2024年9月28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點
地點﹕安省藝術及設計大學(OCAD University)
詳情﹕https://ashes-toronto-downtown.eventbrite.ca/
第二場
日期﹕2024年9月29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點
地點﹕多倫多大學士嘉堡校園(UT Scarborough Campus)
【國情2A】賴清德突襲習近平!「有本事就向俄國收復失地」「台灣就是中華民國」,國台辦失語!04/09/2024
Planning for San Francisco Macy's building in Union Square underway
Planning for San Francisco Macy's building in Union Square underway Planning for San Francisco Macy's building in Union Square under...
-
目前最滿意的一杯拉花💕 Latte Art #咖啡拉花 #咖啡 #拉花 #coffee #cafe #latteart #latte #taip... https://youtube.com/shorts/ZXtaIE65Ubg?si=yhfDbPWm3SH54IXW htt...
-
【精彩】潘焯鴻:我呢段視頻一幅圖!爆忠誠廢物愛國者好折墮! #Lucy連線 youtu.be https://link.forum4h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