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港區議會選舉民選議席減至2成 淪政治花瓶 | 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7/7/n14030262.htm

港區議會選舉民選議席減至2成 淪政治花瓶

 人氣 191

【大紀元2023年07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孟瀟、曾曉薰香港報導)香港立法會7月6日三讀通過區議會修改方案,重寫區議會組成方式,包括直選(民選)議席大減至不到2成,僅剩88個。上屆區議會選舉,正值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民主派區議員贏得86%的議席,親共的建制派失去主導權。本屆修改後的區議會組成方式,讓主導權重回中共控制的建制派手中。

有學者形容修改方案違反《基本法》,直言「倒退到連殖民地時代都不如」。前區議員認為新區議會只是政治花瓶,是為向外國製造「民主」假象。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表示,暫時仍未決定會否派人參選,強調絕對不會以接受屈辱的方式換取參選資格。

立法會三讀通過區議會修改方案

香港立法會6日三讀通過《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重寫區議會組成方式,包括直選議席大減至僅88個。89名列席的立法會議員,除主席不投票外,88人一致投贊成票通過法案。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表示,通過條例草案後,仍有不少跟進工作要處理,包括籌備選舉等,期望「全面嶄新」的區議會明年如期就任。

根據區議會新組成方法,區議員總數為470名。下屆區議會將恢復委任制,委任、地區委員會(間選)及直選比例約為4:4:2,其中委任議席為179席(38%);地區委員會成員議席為176席(37%),而3個地區委員會成員本身亦由政府委任;直選議席由目前的452席大幅削減至88席,比例由約94%大跌至約19%,選區亦由452個小選區合併為44個選區,選舉方法由單議席單票制改成雙議席單票制,另有27名當然議員(6%)。新方案下,直選議席比例較1982年首屆區議會成立時低,相反委任議席比例則創1982年以來新高。

另外,新制下區議會主席改由18區民政專員出任,而且會引入區議會履職監察制度,賦權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發出指引,就區議員應有的表現訂明標準,以及列出可就區議員哪些失當行為作處分。新增調查區議會失當行為的機制,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可按調查結果及建議考慮是否作出處分。

新制同時設立「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以審查區議員候選人資格,資審會亦須就某人是否符合「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徵詢國安委的意見。

行政長官李家超稱,立法會全票通過的條例草案,將區議會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

民主黨強調不接受屈辱換參選資格

香港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同日在一個網台節目中表示,民主黨暫時仍未決定會否派人參選,但他強調絕對不會以接受屈辱的方式換取參選資格。

羅健熙表示,仍然有一些地區支持者希望民主黨能夠有人在議會內,萬一有任何事需要,能找一個真正能夠幫忙的議員。民主黨正在了解黨員的參選意向,並透露有個別現任及前任區議員、以及新人有意參選,不過隨著政府早前公布區議會改制方案後,有意參選的黨員已經大幅減少。

羅健熙指出,民主黨不論是否由他擔任主席,相信亦不會「更轅易轍」以求符合政府的標準。他將會與有意參選的黨員商討,亦會評估有關參選者能否堅持民主黨理念,以決定是否支持參選。他強調不能接受「屈辱」條件換取提名,或進行利益交換。

學者:倒退到連殖民地時代都不如

旅英香港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接受大紀元記者訪問時形容,現在是民主的大幅度倒退,「倒退到連殖民地時代都不如」,直言是「欺騙性選舉」。他表示政府違反《基本法》,因為《基本法》規定香港的政制應該循序漸進邁向普選。中共剝奪香港人的基本公民權利,扼殺香港人的民主訴求。

他憶述1982年開始有區議會,當時那個直選議席都多過三分之一,現在只剩下幾十席。而且區議會在1997年前已是全面直選。現在的方式基本跟委任沒有分別,就算可以參選的人都要經過一些資格審查,投票又受這麼多限制,「選完後那些議員又要受政府監察,議員應該監察政府,現在倒過來。所以我相信不會有很多民主派人士,或有真正民主信仰的人士出來參選。」

他最後感嘆,立法會根本上是一言堂,全部受北京控制,「89名立法會議員,88人一致投贊成票通過法案,立法會尚且是這樣,將來區議會更加是這樣了。」

前區議員:直選議席為製造「民主」假象

前油尖旺區議員林兆彬接受大紀元訪問表示,新區議會根本不是「議會」,只是政治花瓶。將來只有親共候選人才能入閘參選,選民的政治權利被削弱。新區議會象徵聲音將會更單一,親共區議員只會支持政府,「民主派無法再進入建制、議會制度內,只能變成議政組織去評論時事」。

他直言,直選議席只餘88席,作用是向外國製造「民主」的假象,同時讓建制派組織獲得中共維穩費,因為選舉需要龐大金錢。將來民政專員做區議會主席,亦加入很多區議員守則,區議員將淪為民政專員下屬。

他引述中共曾提出「平急兩用」概念,政府的軟硬件設施在各種突發公共事件時要立即轉換用途,他直言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今年2月16日,香港公務員首次進行「全政府動員」級別演練。保留架構繁瑣、涉數千人的區議會、關愛隊、分區委員會、地區滅罪及防火委員會,亦是體現「平急兩用」精神,「所謂『突發公共事件』是什麼?難道疫情會重臨?否則當然是攻打台灣所引起的事件吧?」

初選案47人被控顛覆罪

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中大勝,取得17個區議會的主導權,共贏得388席。

民主派支持者希望民主派能乘著這股氣勢,在原訂2020年的立法會選舉中獲得過半數席位,從而向政府施加更大壓力,擺脫被親共派別控制議會的局面。

於是民主派於2020年7月11至12日舉行初選,希望透過初選決定由哪些人出選相關立法會選舉議席,但並不具法律約束力,由選民投票。儘管這次選舉並非政府安排,投票數卻高達61萬人次。

然而這次初選,其中47名發起人和參選者,其後被香港政府控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

港府要求宣誓 掀區議員辭職潮

另外,2021年港府要求所有區議員宣誓,政府並可因應區議員的言行而裁定其宣誓是否有效,並「放風」追討違誓議員的薪津,結果有至少314名、占區議會議席總數近七成的區議員,或是自動辭職,或是被裁定宣誓無效而被遞奪區議員資格。

而現屆區議會的任期將於2023年12月31日屆滿。有前區議員形容現屆區議會接近土崩瓦解,而前任或現任區議員的影響力亦幾乎「清零」。

責任編輯:鄭樺#

港府打壓黃色經濟圈 前區議員:黃店凝聚港人 | 拘捕 | 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7/7/n14030266.htm

港府打壓黃色經濟圈 前區議員:黃店凝聚港人

 人氣 306

【大紀元2023年07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採訪報導)港警近日高調懸紅通緝8名身在海外的民主派人士,指他們「危害國安」,又隨即針對警方認為在香港支援該8名遭通輯人士的機構及個人採取行動。截至週四(6日),警方已拘捕黃色經濟圈」網購平台「懲罰Mee」的5人。

有親共傳媒更引述消息指,警方打擊「黃色經濟圈」等「軟對抗」行動已有後續部署。然而,有以往曾辦「黃店」的前區議員認為,「黃色經濟圈」不會踏入末日,認為市民仍然會記得「黃店」,繼續支持。

警方國安處在週一(3日)召開記者會,稱通緝8名在海外的民主派人士,包括前立法會成員郭榮鏗、許智峯、羅冠聰、前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前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峰、「香港議會」發起人袁弓夷、「攬炒團隊」發起人劉祖廸及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並就8人每人懸紅100萬港元。

在記者會上,警方提到部分被通緝人士通過網上平台向公眾籌款,強調資助他人或「反中亂港組織」從事危害國安活動,均有機會觸犯國安罪行,又稱會追查他們在港的聯繫人、同黨、幕後金主及資金來源。

定性「軟對抗」 港府打擊「黃色經濟圈」

兩天後的7月5日,國安處即以涉嫌「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及「串謀作出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拘捕4名涉嫌營運網購平台「懲罰Mee」的前「香港眾志」骨幹成員,並到被捕人的住所及辦公地方蒐證。

同日,親共傳媒《星島日報》引述消息,稱「懲罰Mee」吸取資金支援流亡海外的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作「反華活動」、「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又稱警方已部署後續行動,包括打擊「黃色經濟圈」等「軟對抗」行為,以切斷海外「反中亂港分子」的資金鏈。

到6日,警方再用相同罪名,於機場拘捕一名準備離港赴台灣的男子,據悉他為「懲罰Mee」職員。

「懲罰Mee」官網自稱為「香港最大懲罰計劃」。「懲罰」是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興起的用語,支持抗爭的市民,會形容光顧支持抗爭陣營的店舖(「黃店」)的行為為「懲罰」。

「懲罰Mee」是在反送中運動後期創立的手機應用程式,列出被視為「黃店」的商戶,市民註冊為用戶並到指定商戶消費後,可賺取積分或印花。「懲罰Mee」亦提供網購服務。

支持抗爭陣營形成「黃色經濟圈」

回顧反送中運動期間,支持抗爭陣營的店舖會透過不同的行動,支持抗爭者,例如在店內派發文宣、向有需要的抗爭者捐款或提供膳食等,獲得不少港人支持。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助理講師阮穎嫻曾經在2019年12月,分析「黃色經濟圈」的理念實際是一種經濟策略,在港府鎮壓抗爭下以政治表態自我宣傳、吸引顧客「自救」,認為商戶和消費者都是自主的,與其它商業性的經營模式沒有任何區別。

到2020年,香港陷入中共病毒疫情。反送中運動的高峰過去,但是當年5月有網民發起「屬於香港人五一黃金週」活動,同時意味「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當時「黃金週」反應熱烈,參與活動的黃店提供各類優惠,比如顧客喊「反送中」口號或舉起「五一」手勢可享受折扣。主辦單位「香港五一黃金週」團隊表示,估計有超過40萬消費者響應,並創造超過1億港元的營業額。

「黃色經濟圈」一直以來受到親共人士及官員的批評,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在2019年12月17日指,以顏色區分經濟是「畫地為牢」,「黃藍經濟圈」不是港人相信的一套。又質疑「黃店」大排長龍的現象是否真的可持續。

2020年「黃金週」反應熱烈下,引來香港中聯辦在當年5月2日發文稱,「炒作『黃色經濟圈』是罔顧自由市場規則、人為製造社會撕裂,不擇手段滋擾丶破壞無辜商戶,是一種政治綁架經濟的『政治攬炒』。」

疫情限堂食 警疑報復「黃店」

「黃色經濟圈」壯大成為當局眼中釘。2020年中共病毒疫情爆發,港府實行限制餐飲業入座人數及餐桌距離等規例,要求全港食肆每張檯只能招待最多4名食客、飯桌之間相距至少1.5米、只能招待食肆座數最多一半的客人。

有關規定一推出,警方就頻繁針對支持抗爭運動的「黃店」。「黃店」光榮飲食在限制實施初期,即稱旗下冰室多次遭警方巡查,兩次巡查時間僅相距不足15分鐘。網媒PSHK亦拍到荃灣分店30分鐘內兩度遭多名警察進內巡查。照片所見,當時明顯可見食客人數、餐桌間距符合法規。

港人以消費作政治表態

越是收到政府打壓,「黃店」越是生意興隆,反之亦然。在國安法的淫威下,港人失去了昔日的自由,藉消費作政治表態,成就了香港人的「軟對抗」。

「黃色經濟圈」中,比較大規模的是擁有20多間門市的「AbouThai 阿布泰國生活百貨」(阿布泰)。阿布泰自2019年起高調表態支持反送中運動。創辦人林景楠曾參與民主派原訂於2020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初選,後來於2021年初與其餘46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是為民主派初選「47人案」。

但是林景楠今年1月在「47人案」中轉任污點證人,並在今年3月稱「與黃色經濟圈不再有任何關係」,又指「黃色經濟圈就是一個錯誤的示範」,並配合政府口徑,稱阿布泰未來會「說好香港故事」,「為國家出一份力」。

貼文一出,引起網民一片譁然,隨即「阿布泰」生意轉差,更在今年3月傳出5家分店被業主入稟追討租金。

前「黃店」經營者:黃色經濟圈不會末日

2021年於政府壓力下辭任區議員後,一度經營「黃店」「山下見生活百貨」的前油尖旺區議員林兆彬6日向大紀元稱,當年開業時,由於作為政治人物不方便,故要找朋友落名做商業登記及開戶口,到開業後亦未能親身聯絡供應商,「人家會怕了我」。

他認為從政府角度,「懲罰Mee」是「黃色經濟圈大台」,凝聚不同的「黃店」,亦能像「米芝蓮」般定義「黃店」,吸引市民光顧,因此政府要打擊。

林認為現時港府的行動不會導致黃色經濟圈「末日」,「只不過沒有了一個大台,除非全部黃店執笠(倒閉),否則黃色經濟圈仍然會繼續,就算沒有文宣,大家都記得哪一間是『黃』店,然後去光顧。」

對於「黃色經濟圈」能夠維持到現在,林兆彬感到「有點驚訝及佩服」。他說今時今日仍然有不少黃店仍然勇敢地貼文宣,認為「黃色經濟圈」凝聚著香港人,「起碼養住同路人」,長遠亦可以聘請出獄的抗爭者。

責任編輯:鄭樺

【關鍵LIVE直播】雙城之爭!人均GDP超車1.7倍 新加坡狠甩香港穩坐「亞洲會展娛樂新霸主」!?-【關鍵時刻】2023.07.11



【突發直播】林松:今早6點拍門 國安帶走羅冠聰父母及兄長 我有請許智峯飲杯咖啡幫袁爸洗件衫咁算唔算經濟援助外國勢力?鄧炳強繼續追擊許智峰 自爆曾...



20230711 【禍及家人】國安警到羅冠聰香港東涌屋企搜屋,帶走父母及兄長落口供



中國稀土開採的「高價」正在用人命換取...... China's "heavy price" for rare earth mining is exchanging human lives fo...

中國稀土開採的「高價」正在用人命換取...... China's "heavy price" for rare earth mining is exchanging human lives fo...  【全集】中國稀土開採「沉重代價」是用人命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