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6日星期六

香港股市持續下跌 26個月蒸發17萬億港元

 

香港股市持續下跌 26個月蒸發17萬億港元

 人氣 2387
 

【大紀元2023年08月19日訊】在全球核心股票指數持續上漲的背景下,香港股市總市值卻在兩年多時間蒸發逾17萬億港元,而大陸A股總市值僅在去年就蒸發了逾16萬億元人民幣。

截至8月17日收盤,香港恒生指數年內跌超7%,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年內跌幅6%。據《證券時報》報導,隨著交易量下滑,市場信心不足,新股估值打折,港股上半年IPO集資額跌出了全球前三,排名第六,IPO表現為有史以來最差。

港股最近的一波牛市從2018年4月開始,當時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紛紛回港,港股總市值在2021年5月底達到峰值53萬億港元(註明:以月度統計為口徑)。

但隨後,港股市場開始了長達2年多的震盪下調。截至2023年8月17日收盤,恒生指數跌至18326點,自2021年的最高點累計跌幅超40%;恒生科技指數跌至4158.28點,較2021年高點累計下跌超60%。

2021年5月至今,恒生綜合行業分類指數中,跌幅最大的是醫療保健,累計跌幅60.3%,其次為地產,累計跌幅53.4%,工業累計跌幅50%,信息科技累計跌幅49.9%,必需消費累計跌幅36.3%,可選消費累計跌幅29.2%。

以月度統計口徑為準,《證券時報》統計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港股總市值約35.98萬億港元,2年多時間裡蒸發逾17萬億港元。若按行業劃分,自2021年5月底至今年7月底,總市值蒸發最多的為資訊科技業,累計蒸發達到8.4萬億港元,其次為地產建築業累計蒸發2.6萬億港元、醫療保健行業累計蒸發2.15萬億港元、金融業累計蒸發1.6萬億港元、非必需性消費行業累計蒸發1萬億港元、工業累計蒸發7610億港元、必需性消費累計蒸發6690億港元,僅有電訊業是唯一上漲行業,行業總市值上漲4161億港元。

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表示,港股市場目前的主要推動力為南下資金,但由於近半年人民幣匯率持續偏弱,從而令南下資金投資港股的力度下滑,港股因而變得毫無動力,成交不斷萎縮。

市場整體成交疲軟,意味著單一股票能獲得的流動性更少。數據顯示,8月15日當日,港股市場高達865隻股票全天零成交,無人問津,日成交額10萬港元以下的達到1384隻,占比53%。

報導稱,較低的成交直接導致了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場估值難以體現其基本面。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還要為維持上市地位付出高額成本。權衡之下,部分港股公司選擇私有化退市。

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共有14家港股上市公司刊發私有化退市公告,其中5家已經完成了私有化退市,還有9家正在等待通過私有化程序完成退市。而2022年全年港股私有化退市公司15家。

除此之外,投資港股的基金今年亦表現疲弱,多數出現虧損。滬深港基金是一類能夠藉助滬港通和深港通渠道投資部分港股的公募基金。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209隻滬深港基金中,年初至今多達117隻錄得負回報,占比56%。其中33隻重倉港股的基金年內淨值跌幅超過10%,科技、互聯網、醫藥等方向的基金淨值跌幅普遍達到10%-20%。

不僅如此,恆指表現也拖累了香港外匯基金投資收益。根據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文件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香港外匯基金投資收入中,香港股票投資虧損48億港元。外匯基金香港股票投資收益已經連續多個季度虧損,2022年上半年虧損85億港元,全年虧損195億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也是大陸A股市場近四年來跌幅最大的一年。

據《中國證券報》報導,2022年,滬指累計下跌15.12%,深證成指下跌25.85%,創業板指下跌29.37%,科創50指下跌31.35%。

剔除2022年上市新股的總市值4.6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22年A股總市值減少16.21萬億元,以年中投資者數量2.06億計算,2022年大陸股民人均虧損7.87萬元。

反觀全球核心股票指數,納斯達克年初至今(截至8月15日)累計漲幅31.74%,標普500累計漲幅16.94%,韓國KOSDAQ累計漲幅32.74%,日經225累計漲幅23.58%,台灣中型100指數累計漲幅33.05%。

責任編輯:李冰

居加香港少年看抗爭:從不解到不惑

 












Sunny Sze 參加電影《爲了愛所以革命》電影放映會。(楊欣文/大紀元)
人氣: 263
【字號】     
   標籤

【大紀元2023年0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楊欣文加拿大溫哥華採訪報導)2019年6月9日,當百萬香港人走上街頭參加「守護香港反送中」大遊行,堵塞的交通曾令那個去上補習班的12歲少年很不開心;四年過去了,這個來到加拿大上中學的香港仔,已經堅定地走進了海外抗爭者的隊伍。就讓我們來聽一聽Sunny Sze的故事。

12歲那年的夏天

2019年6月,香港街頭上演了反送中100萬人大遊行、200萬人大遊行,各種抗爭活動如火如荼。面對香港的巨變,只有12歲的Sunny感到迷茫。就算在活動現場,他也只是一個圍觀者。

1.補習路上遇到遊行

Sunny回憶:「其實2019年暑假,我沒有怎麽出去。因為在2019年的時候我還小,正在讀中一。不過,我很清楚記得6. 9那天的大遊行。那天剛好是星期天,我在銅鑼灣,是去補習。因為那時候不懂事,還覺得那些遊行的人有點阻礙交通,不耐煩。後來慢慢地看到有很多人出來抗爭,心裡就想:他們為了什麼要這麼做呢?真的不顧自己的生命,不顧自己的前途?」他坦言:「當時是這樣想的,其實現在挺後悔的。」

因為家鄉是在福建,所以Sunny的親戚大部分都是「藍絲」。他覺得爸爸算是偏黃的,傾向於 「和理非」 ,但就連和平的遊行都不去參加;而媽媽就是藍的,因為以前沒有怎麼讀書,可能看中共微信圈子裡的東西或者報導的東西看多了,就會這樣。不過他感到媽媽後來也變得中立了。至於說哥哥,可能也就參加過一次在機場的活動,僅此而已。 

2.熒光屏前追新聞

反送中開始後,Sunny雖然沒有上街,但他開始更多地關注電視或者網絡上關於香港抗爭活動的新聞報導, 用他的話講,「就是天天都在家裡看。」

Sunny表示:「那時候,我不明白為什麼雙方都要用武力,但現在想清楚了。當一個政府不聽和平示威的聲音的時候,示威者很明顯就會想方設法迫使它聽到。就如你叫但人家聽不到,你就會叫大聲一點。雖然暴力是不對的,但如果你上街和平遊行示威,政府就是拒絕撤回送中條例的話,那示威者可能就要做一些影響社會的東西,迫使它(港府)聽到。其實這都是很正常的,那時候就不懂得這樣去想。只是覺得好像暴力是不對的,覺得兩邊都有不對。」

6.9大遊行之後,第二次大遊行前已經出現了穿黃雨衣的梁凌傑「死諫 」,後來還出現了包括陳彥霖、周梓樂等等被自殺的事情。

Sunny說:「其實我那個時候是有點不理解。我不明白為什麼那些人要這樣做。就是覺得他們沒有必要為了一個訴求去犧牲,沒有理由說為了香港,就連自己的前途、生命都不顧了!」

當時看到香港警察暴力鎮壓示威者的時候,Sunny也感到不解:「這麼多人出來,為什麼香港政府不回應人民的訴求,反而派警察去鎮壓呢?」當看到警察「執法」時,他就覺得好像有些「合法合理」,但有時候又覺得太激進了。對於12嵗的他來説,這些問題顯然是超出了他的認知範圍,所以當時他就是想不明白。

3.值得敬佩的老師

可能因爲年齡還小的緣故,Sunny的同學、朋友或認識的人中,大都認爲政治不關自己的事,所以上街參加運動的不多,就算有也不會有太激烈的行動,更不會衝到前線。不過有一個人讓他至今難忘。

Sunny憶述道:「我很記得那時候有一個年輕的老師,他平時就是一個正常的老師,但我們在報紙上看到他衝在了最前線,就是勇武派那裡。我還記得那個老師是教英語的,其實到現在我還是很喜歡那個老師。他不怕影響自己老師的形象,不怕被學校『炒魷魚』,衝到最前線去遊行。」

Sunny覺得,這事可能學校管理層不知道,所以這位老師沒有受到處分。當時,所在學校校長是希望學校保持一個政治中立的態度,而學校裡的人都是比較中立的。

Sunny表示,因為那時候的黃藍陣營對立都很厲害,所以同學會跟你講,哪裡哪裡有遊行,你要小心一點;或者會講一下哪裡有遊行,哪裡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不太敢表達自己的觀點。Sunny聽說學校裡有幾個同學參加了和平遊行。「那時候好像學校高年級的同學有人搞了一個自己學校的支援群組,搞了一次人鏈和一次罷課。但後來好像群組的負責人被老師找去談話,加上那個組的管理者可能自己都有點害怕,所以好像很快就解散了。」

疫情下的思索

2020年初,由於疫情,一切活動不得不停止。Sunny說:「當我去了解、並『逐漸變黃』的時候,疫情就開始了,只剩『食黃店、罷食藍店』那些了。」 

1.尋找真相

對於無緣參加香港街頭抗爭,Sunny感到有點可惜。不過,疫情也讓他有時間去思考有關香港政治的問題。他表示:「 疫情開始的時候,在家裡沒事做就開始看很多與政治相關的東西,就開始去了解香港以前的政改、占中運動、23條立法等。」

Sunny解釋:「我那時候大概知道他們(抗爭者)在表達什麼訴求,但不是很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就覺得這條送中條例只是一個條例,爲什麽這麼重要?為什麼人們要這樣做呢?」

Sunny更無法理解的是:「一個這麼喜歡香港的人不能在香港生活,一個為了香港處身著想的人,竟然不能在自己心愛的城市繼續打拚,那些真正的香港人,卻不能留在香港;而那些一心只是想著在香港當官、賺錢,不介意幫中共政府做奴隸的人,反而可以留在香港。整件事就很奇怪、很荒謬。」

隨著了解的深入,Sunny終於明白到:「其實很多香港人對香港有一種歸屬感,他們是為了香港而犧牲。他們真是很勇敢,很令人敬佩!」 

2.被抗爭者所感動

Sunny還記得在香港時在網上購買並觀看紀錄片《時代革命》時的感覺。他表示,當看到「理大圍城」時,有些抗爭者從下水道逃出包圍,覺得真是很慘。聽説有些人下去後就再也沒有出來,又見到香港那些自殺案,就會想:「為何我最心愛的城市會變成這樣?」 

「我覺得在2019年的時候有這麼多人為了我們這一代人,為了我們(的自由)去表達訴求,為了我們去坐牢,為了我們去扔汽油彈,甚至做一些犯法的事情。他們肯為我們去做這些犧牲,我覺得很感動。」反觀自己,他感到自愧不如:「就算對香港有歸屬感也未必會拿自己的命去搏啊!」

參與海外抗爭

因爲家人早幾個月已經移民加拿大了, 想留在香港到最後的Sunny,在讀完中五上學期後,於2022年聖誕節也來到了加拿大。

電影《因爲愛所以革命》放映會前,觀衆簽署抵制港警參加世界警消防運動會。(楊欣文/大紀元)

1.少年抗爭者

海外香港人的抗爭仍在繼續,來到海外的Sunny不想再做圍觀者。小小年紀的他,也躋身於抗爭者的行列。

即將17歲的Sunny,感覺自己已經不小了。爲了不讓父母擔心,他並沒有告訴他們自己的想法或出來參加活動的事。他知道如果父母知道的話,一定會讓他不要說那麼多、搞那麼多,因為爸爸始終還有一些生意在大陸。

Sunny還有不少同學、親戚朋友留在香港。離開的時候,他「沒怎麼想過回不去的問題」。但是自從參加了加拿大本地港人的抗議活動之後,「始終都會想回去」的他就有了一種「回不去了,就真的不可以回去」的難捨的感覺。有時候他就會冒出一種「覺得自己離開了香港,已經不是香港人了」的想法。

當被問到爲什麽會參與海外港人的抗爭活動,Sunny表示:「其實我不太明白身邊有些人的想法。我很不解為什麼人家手足肯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為我們去坐了幾年牢,但是我們連個關注都沒有,甚至還覺得他們是活該的。其實,包括加拿大為香港人搞的這個救生艇計劃,也是因爲有很多手足的犧牲,加拿大政府才會關注到香港人權的問題,才會設立這個救生艇計劃。」「他們為了我們流血,失去了性命,如果我們連抗爭活動都不去參加,我們是否已經忘記了他們?」

「示威者那時說大家到時一起煲底相見,但是現在有些人去了外國後就已經忘記了他們,扔下了他們。那時候那個『一個也不能少』的口號,究竟到哪裡去了呢?香港人的手足之情究竟又到哪裡去了呢?」就爲了不愧對香港手足的巨大付出,小小年紀的他選擇站出來參加海外香港人的抗爭活動。

2.攜手同行並不孤單

離散海外的港人雖然心係香港,但隨著環境的變化也會面臨一些實際的困難。Sunny知道流亡海外的手足,有生之年未必再有機會回香港,為他們感到可惜;但同時也很佩服他們可以繼續堅持自己的理念,來到海外後盡量去搞不同的抗議活動,聲援留在香港的手足。雖然有些活動參加的人不是很多,但能感覺到他們真的有心去堅持。

Sunny覺得:「其實來到加拿大,覺得自己好像與香港隔絕了,就想怎樣可以為香港做些事。比如溫支聯或者其它組織不斷有組織活動,我會留意,如果有空的話就一定會去。其實也就是做義工。」

今年的六四集會,Sunny不但自己參加了,還邀請了幾個二十多歲的朋友參與。這些透過其它興趣認識的朋友,都是申請Stream B的,他們雖然還是很害怕,帶著墨鏡、口罩,但也都肯出來,這讓Sunny很感激。

責任與希望

香港抗爭者有一個約定,就是到光復香港的那一天,大家要在「煲底相見」(立法會前的廣場)。但對於這個共同的願望,何時能實現,或者能否等到那一天,會有不同的理解。

Sunny覺得:「我當然希望會有這一天,但如果以理性角度來說是很難的。其實我知道很多手足都覺得會有這一天,但我暫時見不到這一天的曙光。我覺得參加遊行是表達自己的心聲,參加政治活動是我們香港人的責任。」

Sunny一直對沒能參加香港的抗爭運動耿耿於懷。他表示,那時2014年,說香港不會再有這麽大的集會遊行,結果是2019年也是這麽說的。假如明年,如果香港能再有這樣的遊行,我就馬上飛回香港參加,一定會,可能有機會還是最前線那些人。這個就是我的決心。

他表示:「 我很喜歡兩句話,一個是『生於亂世有種責任』,另一個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雖然我們可能是見不到希望,但起碼我們知道現在自己的思想還在、信念還在,我覺得這已經很足夠。起碼你還會去記得以前為你犧牲的人,將來有一天你遇到什麼困難,才會有人再肯幫你犧牲。」

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對於一個還有一年才能完成學業的中學生來説,Sunny的人生借用現在流行的表述就是:未來不可預知,一切皆有可能。

1. 完成大學學業 等待回饋香港的機會

Sunny說:「現在是見一步走一步,首先是考慮明年考大學的事。」

Sunny估計光復香港不會很快實現,所以等到自己大學畢業以後,可能都會留在加拿大,暫時不會回香港工作。在溫哥華的這幾年,他開始去接觸、看看自己究竟喜歡什麼,至於未來的路向,他說自己暫時還不是很清楚,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不過,Sunny明確表示,如果日後真的有機會光復香港,他一定會回香港去儘一分力,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幫助重建香港

2.想做議員幫助更多的人

Sunny小時候就想過長大了要做立法會議員或區議員。他記得那個時候看電視播出的立法會議員辯論大會,特別對楊岳橋議員的表現印象深刻。Sunny覺得議員候選人在那15分鐘的發言裡用了很多名言、成語,對答如流,很有型;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幫香港人發聲,所以,「我覺得議員是一個很好的工作,希望有機會做議員。」 

Sunny到現在還保留著這個當議員幫人發聲的想法,只是那要等大學畢業以後看時機了。他表示:「有機會的話我會嘗試的,但暫時沒有想太多。」

責任編輯:林纓 #

港理大生認罪未獲減刑 桑普:擴大寒蟬效應

 

港理大生認罪未獲減刑 桑普:擴大寒蟬效應

 人氣 798
 

【大紀元2023年08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哲香港報導)首宗針對香港《港區國安法》刑期分級制的終審上訴於8月22日裁決。香港理工大學學生呂世瑜被控「煽動分裂罪」已於2022年入獄,即使他已認罪,香港終審法院本次的裁決未讓他獲得「認罪扣減3分1刑期」待遇,他最終被判囚5年。

外界預計,這一判決將為香港《國安法》案件設下量刑門檻。有法律界人士認為,事件影響非常深遠,法庭減刑的結果趨於不確定,等於擴大蔓延恐懼和寒蟬效應,對香港極為不利。

認罪也未獲減刑

本案早前在香港區域法院審理時,原審法官胡雅文裁定案件「情節較輕」,以監禁5年半為量刑起點,計算認罪扣減後原判監3年8個月。但控方稱,判刑受《港區國安法》罪行的最低刑期所限,情節嚴重者須「處5年以上」,最終法官改判被告監禁5年。

呂世瑜不服,就刑期提出上訴,被高等法院駁回,上訴庭稱香港本地法律必須以維護國家安全的目標與《國安法》並行,如有不一致之處,則優先採用《國安法》條文。其後呂世瑜提出終極上訴,8月22日被終審法院駁回。終院稱《港區國安法》第33條不容許依賴與該條文無關的減刑因素,例如本案中的認罪。

桑普:擴大恐懼跟寒蟬效應

法律界人士、時事評論人桑普對大紀元表示,這次終審法院的判決結果非常糟糕,根本不再沿用通常「認罪會減刑三分之一」的規定,而是賦予《國安法》指定法官先決定檔次、後把刑罰拉高的情況,對於香港人權有很大傷害。

案件在終院審理的其中一個爭議點是,《港區國安法》第21條中,「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呂世瑜一方爭議「5年以上有期徒刑」是否屬強制性,認為「5年以上」屬量刑起點,非最低刑期。

桑普指出,這個跟香港普通法原則不一樣,因為中國的刑法裡,很多規定都是用不同檔次的刑法來做規定,比如「情節嚴重」,「情節特別嚴重」,用這些形容詞來劃分。如果這樣,各級《國安法》指定法官可以恣意認定,完全沒有客觀標準,導致被告對預料刑期產生更高不確定性,也讓外界更加質疑法官的宣判。

這次終院頒下判詞稱,《國安法》列明,如《國安法》與本地法律有不一致之處,則優先採用《國安法》,該原則適用於有關判刑的條文。

桑普直言,這次判決結果對未來影響一定非常深遠,等於說藉由中共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一個成文法,抄襲中共有關刑法的表述,讓香港各級法院緊跟終審法院的判決。香港終審法院法官,不敢去違背《國安法》的有關規定,讓中國有關法律的建構架接在香港普通法的理解裡,導致非常畸形的一個結果。

「我相信刑法對於被告處理的刑罰幅度,等於會越來越高,每一個被告認罪所獲得的減刑結果趨於不確定,等於讓恐懼跟寒蟬效應擴大蔓延,對香港極為不利。」

終審法院予《國安法》迫害港人通行證

本次香港終審法院判詞駁回上訴庭部分內容,包括上訴庭忽略「更生」因素;以及上訴庭稱可參閱大陸法律,但終院認為只能採納與《國安法》直接相關資料等。

桑普認為終審法院判詞有一定正確性,但他指出:「終院對高等法院的小修小補都是花拳繡腿,都不堪一擊。」終審法院的法官是完全按《港區國安法》的有關規定去做文義解釋,根本無助於減少《國安法》對於香港人權的迫害,而且等於是給予通行證。判決亦不助於對《國安法》進行任何的違憲審查。

「等於說終審法院不從人權角度來去處理這件事,只是緊跟著極權者的鼻子來起舞,無助於現在人權被《港區國安法》打壓的狀況,反而是默認了其『威力』。」

變相鼓勵告密

根據香港《國安法》第33條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揭發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或者提供重要線索得以偵破其它案件的」,以上三種情形犯罪行為人能減輕處罰。

桑普指出,《國安法》案件中「犯罪中止」情況少有,被告被抓後認罪也不算自首,所以法庭在變相鼓勵互相揭發。

「我不會覺得會逼到大家不認罪,因認罪有可能有好處。但是現在是鼓勵你去立功,就等於說你揭發他人,才能夠讓自己減到低於5年的刑罰,甚至是免刑,那就等於變相鼓勵大家告密,文革式告密文化會在香港越來越旺,會形成一個滑坡效果。」

《國安法》被判入獄的第四人

呂世瑜並非知名的民主活動人士,他是根據《港版國安法》被判入獄的第四人。呂世瑜今年26歲,是香港理工大學工程專業本科生。他在2020年9月被警方首次拘捕,原因是警察在他住處發現了一把用於自衛的胡椒球槍、一根可以伸縮的警棍、兩把軍刀和防護服等。2021年4月,檢方指控呂世瑜在自己管理的社交平台Telegram上出售武器,並發文「煽動他人分裂國家」。

責任編輯:連書華#


香港一店面塗鴉被指犯國安法遭清除 引發批評









位於中環的一間快餐店的外牆,有逾十年的畫作被指涉嫌觸犯《港區國安法》,遭政府下令抹除。(輝煌快餐店提供)






更新 2023-08-26 11:44 AM 人氣 3標籤: 國安法, 塗鴉畫作, 香港, 創作自由 Facebook Twitter Line 複製鏈接 Print【字號】 大  中  小正體 简体

【大紀元2023年08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瑛瑜香港綜合報導)香港一家快餐店的牆面圖案被指控涉嫌觸犯國安法,上週港府派人強行清除了塗鴉。評論指,香港的創作自由日益收緊,反映香港的沉淪狀態「無法回頭」。






涉事的輝煌快餐店位於樓梯街,其位於橫巷的外牆的塗鴉畫作,原本有3款圖案,包括一名建築工人裝束的男子、一名身材豐滿的女子,及一隻貌似兔子的動物。他們的共通點是均戴上建築工地用的黃色安全頭盔,並捧起碗吃麵。


該快餐店上週六(19日)在其近年少有更新的Facebook專頁發文,透露政府派人到場,指牆上圖案涉嫌干犯國安法,「找人強行刷了那片牆」,感到十分無奈。該店表示多番向政府指出,該藝術品不涉及任何政治成分,「奈何本小店無力與強權抗衡,能夠忍住憤怒同悲痛,眼白白看著藝術品的消失」,並只能夠因為自己的渺小,「連我應該是屬於自家的東西都保護不到而自責不已」,最後稱還望各方好友見諒。



畫作被當局以灰藍色油漆抹除。(輝煌快餐店提供)

網民在該貼文留言,質疑「其實是不是擦走那頂帽子就沒事了?」快餐店回覆「全香港九成的建築工地大哥都是戴黃色的帽,政府何時立法不給戴?」亦有人建議店方「要改寫『國安大法,天下無敵』」。


2019年席捲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中,年輕的抗爭者頭戴黃色工地安全帽,抵擋警方的橡膠子彈。



店方指畫作2013年創作 構思無關政治

網媒《獨立媒體》22日報導負責人黃小姐稱,是在月初收到民政處電話,告知畫作涉嫌干犯國安法,當局於數日後派員塗去畫作及要求店員簽署文件同意。黃懷疑戴上安全帽的公仔,或令當局「看完覺得不舒服」。


該報導亦稱,畫作由附近畫室的畫家在2013創作,靈感來自於附近的建築工人,構思完全無關政治意識。其中一名不具名畫家稱,事件反映現時香港創作空間減少。


吳志森:香港的沉淪「無法回頭」

資深傳媒人吳志森評論事件時,表示感到憤怒及可笑,質疑「香港還有無法律可言?」他指出,政府官員早前聲稱,有人用藝術作品掩飾違反國安法的行為;而電影檢查條例已經列明要考慮國安,因此名導演杜琪峰早前表明,獨裁者首先對付的是電影。


另一方面,政府將圖書館書籍下架、將漫畫家阿塗「佚名」事件,顯示藝術作品正被當局以不同方法對付,「每一日失去一點(空間)」。


吳志森亦反駁「不搞政治便沒事」的看法,指出涉事畫作在2013年不涉政治,但現時就變成政治。


他指出,香港的創作自由,如同言論自由、資訊流通自由日益收緊,見微知著,反映香港的沉淪狀態「無法回頭」,「連一幅畫作都容不下,莫講什麼國殤之柱、尊子漫畫或下架的書籍」。萬一市民覺得無所謂,香港失去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自己搞死自己」,他指責港府官員的做法,是將香港的核心價值「丟下一件又一件」,令香港淪為大陸普通的城市。



責任編輯:陳玟綺#

李玟生前控訴引爆輿論 《好聲音》暫停播出

 

李玟生前控訴引爆輿論 《好聲音》暫停播出

 人氣 226
 

【大紀元2023年08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佟亦加報導)大陸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簡稱:好聲音)近日被爆出知名華語歌后李玟(CoCo Lee)生前控訴的種種黑幕。迫於連環輿論的強大壓力,浙江衛視25日宣布,該節目「暫停播出」。

華語歌後李玟7月5日過世,其生前參加《好聲音》遭遇不公對待一事再度被翻出。躋身國際明星的李玟,在大陸微博8月17日晚流出一段近9分鐘的錄音中聲淚俱下,控訴「當歌手28年,第一次在台上被侮辱、被欺負」。

李玟2022年擔任《好聲音》導師,她在錄製現場質疑晉級賽制不公並發怒:「瞎的!大家都在看!導演請給我一個遊戲規則,為什麼?為什麼73分的有第二次機會,88.3分的沒有第二次機會?導演可以解釋一下嗎?可以解釋一下嗎?這個公道嗎?你不說,所有人都會說!」在曝光的這段側拍視頻中,能清楚聽見一名女工作人員說「這不能在檯面上講」。

錄音流出後,節目官方微博急發聲明稱,該錄音是「惡意剪輯」。引爆歌迷和網友怒火,後續也有不少參加過節目的選手、學員及工作人員爆出種種黑幕

儘管播出《好聲音》的浙江衛視表示,將就此事進一步調查核實,但仍無法平息輿論。

面對節目評分逐日跌至僅2.3分,節目母公司「星空華文」的股價暴跌至腰斬,浙江衛視25日終於在官方微博宣布:「鑒於對觀眾和網友反映的《中國好聲音》節目的問題正在調查之中,該節目暫停播出。」

消息引發大陸網民熱議,紛紛表示:「請永久停播吧!」並質疑浙江衛視「調查啥呢?又怎麼調查呢?自己查自己有沒有隨便轉腚」、「誰來調查?調查方向是什麼?是利益輸送,賽制黑幕,還是不尊重導師」。還有人將《中國好聲音》稱為「中國臟聲音」、「中國好生意」等。

值得關注的是,《好聲音》暫停播出的消息曝光後,節目母公司「星空華文」(06698.HK)的股價當天仍然快速走低,盤中一度下跌17%,中午收盤下跌12.78%。在過去6個交易日內,該公司股價從120港幣大跌至58港幣,總市值蒸發近235億港幣。

與李玟情同母女的歌后甄妮,曾炮轟《好聲音》「不見棺材不落淚。現在道歉太遲了」。而在得知《好聲音》暫停播出消息後,她感動大哭,再度為李玟感謝網友:「我大哭,是你們的功勞,正義之聲萬歲,不能騙我喔!」

時政評論員袁斌近日在大紀元撰文表示,之所以這次中共網管部門對曝光、聲討《好聲音》黑幕的輿論一概放行,說穿了,不是它突然變開明,放鬆了管制,而是因為中共在玩弄「丟車保帥」的詭計,試圖吸引網民的眼球,從而分散和減輕民眾對水災慘像和經濟爆雷的注意力,達到輿情維穩的效果。

文章認為,事實上,當前中共害怕被曝光的黑幕遠比《好聲音》的黑幕多得多,也黑得多。

責任編輯:楊明


痛風|這8種食物最易引起痛風!1種水果有助降尿酸?每100港人4人高尿酸|四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健康好easy|01健康熱話|香港01

痛風|這8種食物最易引起痛風!1種水果有助降尿酸?每100港人4人高尿酸|四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健康好easy|01健康熱話|香港01  痛風|這8種食物最易引起痛風!1種水果有助降尿酸?每100港人4人高尿酸|四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健康好easy...